如何认定民事证据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29 12:01:16
民事证据的认定是民事诉讼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和合法性。以下是民事证据认定的一些关键要点:
证据的客观真实性
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证据应当是真实的,能够被人认识和理解。
证据提供者应当提供真实的证据,不得伪造或篡改。
证据的关联性
证据必须与案件的待证事实有内在联系。
关联性可以是直接的,如事实材料本身就是待证事实的一部分;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事实材料能间接证明某一待证事实。
证据的合法性
证据的形式、来源、获得、提供、审查、保全、认证、质证等过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证据主体、证据形式、证据取得方法以及证据程序都应当合法。
证据认定方式
一证一认:逐一出示证据,经过质证后由法庭认定。
一组一认:将相关证据分组,分别进行认定。
综合认定:全面系统地综合归纳、分析所有证据后作出认定。
证据认定标准
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即当事人需对自己主张的事实提供证据。
证明标准通常是高度盖然性,即证据需达到一定程度的可信度。
证据审查手段
法官通过聆听、阅读、核对、提问、反问、勘验、鉴定等手段审查证据。
对于有疑点的证据,法官会作出是否采纳或不予采信的处理。
证据排除规则
未成年人不相当的证言、有利害关系的证人证言、存有疑点的视听资料等不能单独作为认定依据。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在认定民事证据时,法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运用逻辑推理和日常生活经验,对证据进行独立判断,并公开判断的理由和结果。这一过程旨在确保庭审的公正性和效率,同时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