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秋天未著花的上一句(一天一首诗词《寻陆鸿渐不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29 09:34:12    

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译文

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如今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走近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听到,没办法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一下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每天总要西山映着斜阳才回来。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注释

陆鸿渐:作者友人,名羽,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誉为“茶圣”。

虽:一作“唯”。

带:近。

郭:外城,泛指城墙。

野径:村野小路。

篱边菊:语出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著花:开花。

扣门:敲门。

西家:西邻。

报道:回答道。报,回报,回答。

去:一作“出”。

归时每日斜:一作“归来日每斜”。日斜,太阳将落山。



创作背景

陆鸿渐就是陆羽,是皎然的好友,终生不仕,隐居在苕溪(今浙江湖州境内),以擅长品茶著名。这首诗当是陆羽迁居后,皎然过访不遇所作。



解读

诗题“寻陆鸿渐不遇”的核心词是“不遇”,即诗人有心去拜访隐士陆鸿渐,却白走了一趟,根本就没有见到他。这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但是,诗人只是即事而发,并非发泄自己因“不遇”而生的失意,而是写陆鸿渐隐居生活的环境与情景。

陆鸿渐并没有到深山里去隐居,只是把家迁移到了城外一个僻静的地方,沿着一条小路走去,就可以看到田地里种的桑麻等农作物。在陆鸿渐家庭院的篱笆边,也像陶渊明一样种了一些菊花,不过,直到秋天也没有开花,看来是没有享受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意生活了。诗人来到他家庭院前,可院门紧闭,咚咚咚地敲了一阵门,没有人来开门,甚至连狗也没有叫一声。这陆鸿渐去哪里了呢?诗人只好去西边的邻居家问一问。听邻居说后才知道,原来陆鸿渐去山中了,要等他回来的话,得等到日落西山了。



这是一首写人的诗歌,但诗中无一句写陆鸿渐,但又句句都是为了写陆鸿渐。前两句写陆鸿渐新迁隐居处的环境,第一句说它离城郭不远,反衬后一句“野径入桑麻”的僻静、幽深的特点。通过环境的描写说明陆鸿渐追求安静而幽静的生活。三、四句写陆鸿渐庭院边的菊花未开,一是说移居不久,二是对陆鸿渐这位终生不仕者的反衬。菊花开与否,并不影响他做真隐士。五、六句写陆鸿渐家里不但无人,连狗也没有,进一步从居住环境来烘托这位真隐士,最后两句通过邻居的话得知他整天都会在山里,再一次强调了陆鸿渐是一位隐得很深的居士。虽然陆鸿渐这个人物一直都没有直接出现在诗人的眼前,但却通过间接描写,让读者不断地认识了这位喜好幽静生活环境、远离人世的隐士形象。间接描写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