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探村福州仓山 | 林浦古村,文风沐浴千载,书院至今传承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8:22:17    

福建,福州,林浦古村落。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城门镇,距今已有千年历史,为当地历史文化名村。

村中依然保留有唐宋以来的 古树、古桥、古祠堂等30多处古迹。走入村落,一座座古居错落有致,透过古居的构造和历史留下的印记,便可以追溯到先秦闽越族时代。



素色调的古村,比不上红墙绿瓦的闹市,但更有一份 淡雅的静谧和祥和,生活也在这里慢下了脚步。

到林浦村,一定要打卡的就是这座宋朝皇帝的行宫—— “泰山宫”。南宋时期,林浦收留了落难的 宋端宗赵昰后,留下了这座 福州唯一的皇帝行宫平山阁,元朝时又改为社庙,称为“泰山宫”。

泰山宫 占地1484平方米,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小的皇帝行宫,由正殿、将军殿、天后宫组成。

沿着阶梯而上,抬头还能看到镶嵌的 丹凤朝阳和双龙戏珠。岁月变迁,靓丽的色泽已经褪去,但是精湛的工艺依旧能看出行宫当年的华丽。

走进泰山宫,就看到大厅正中挂着 “平山福地”的牌匾,门庭内雕梁画栋,处处是彩绘装饰和相关典故的浮雕,栩栩如生、精美绝伦。如今泰山宫不复当年的富丽堂皇,但作为庙宇,还是处处透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濂江书院可是 福州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书院,朱熹曾在此讲学,从此书院声名鹊起。书院不大,四周用土石围墙护卫,主体建筑为文昌阁。掩映在苍茫古木之间,默默见证着物转星移。

书院照壁上刻 "濂江书院"四个大字,进门石栏杆刻着"文光射斗",主体建筑就是文昌阁,整体颜色为赤红与白色,古朴庄严。朱熹曾在此讲学,题有一个“文明气象”的匾额,如今就挂在一楼的厅门正上方。

登上文昌阁二楼,便可看尽群山江水,俯瞰庭院学子。千年来,廉江书院依旧办学不断,如今作为小学诗堂的它,依旧延续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村落里在清末还出了名扬八闽的木材巨商,留下这栋林寿熙故居。始建于1903年,占地 5000多平方米,是一座三组建筑构成的 中西合璧宅院。宅院中间的建筑是主体,前厅是传统的中式风格,后厅和左右两侧各有一座两层西式洋楼。

建筑里的 西式壁炉、欧式罗马柱、旋转楼梯、名贵的西洋玻璃和上等楠木窗,处处都彰显出主人的显赫地位,算得上绝对的 豪宅


林浦村口,有一座林桥,桥头的石碑记载该桥建于宋朝,在清代被重建。800余年过去了,这里仍然是进入林浦村的主要通道。

桥上的大部分石雕经过时光消磨,早被风化地模糊不清,只有几只小石兽和仙人还存有一点点清晰的模样。


此外,古村落里的濂浦断桥、 水神“马相公”庙、明朝的林翰尚书亲手建造的见泉林宫家庙等,处处古迹飘香。


古村落里还有不少古老的牌坊,值得寻访。进士柴坊位于林浦进士街, 是福州现在仅存两座木牌坊之一,建于明正德年间。牌坊是单层的檐顶,檐下的斗拱十分精巧,并悬挂一块”进士“横匾。柴坊上所记载的是,林浦共出的18个进士(从宋朝至清朝近800年的历史中),数量全国第一。为纪念这一殊荣,林瀚便修了这座柴坊,流传至今。

尚书里石牌坊,明嘉靖年间皇帝赐建,也是与科举有关,夸耀明朝时林浦林元美的子孙 “三代五尚书”、“七科八进士”而建造。

有着如此许多古老故事记忆的村落,宁静而风景美好,若有闲暇,尤其值得前去游玩,寻访那些久远人文记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