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描写的是孩子在学习纺线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3 12:18:44
古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描写的是孩子在学习?
钓鱼
纺线
答案解析
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全诗从形神两方面刻画了垂钓小儿栩栩如生的形象,言辞流畅,清新活泼,寥寥数语便绘出一幅童趣盎然的图画,颇具生活情趣。
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作。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诗人通过描写典型细节,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和童趣。
河南郑州中牟县人,隐居圃田(河南省郑州市中牟莆田)。家贫,年轻时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人称“胡钉铰”。传说诗人梦人剖其腹,以一卷书内之,遂能吟咏。他的诗语言浅显而构思精巧,生活情趣很浓,现仅存七绝诗4首。
胡令能,现存於《全唐诗》仅存四首,其中《小儿垂钓》是他的代表作品,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他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低于杜牧著名的《清明》一诗。
蚂蚁庄园拓展阅读: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中国的隐士文化源远流长,历朝历代都有隐士,有大隐有小隐,有隐于市者,有隐于朝者;有真隐有假隐,有钓取功名者,有涤荡身心者。隐士大都是才学之士,“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
他们是或迫于客观环境,或由于主观意愿,而不屑于为官、逃避仕途的一群人。因此据我看来,隐于朝者不能称之为隐士,那些以隐居为终南捷径、邀取功名利禄的人和自蜕于尘世、孑然独立的人也都算不得隐士,只有那些藏身于民众间,又不失高雅志趣和生活情趣的人才算得上是隐士,是高士。圃田隐者胡令能则当之无愧。
提及隐士,首屈一指的当属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一篇《归去来兮辞》更是为后世所推崇。而说到胡令能则鲜有人知,关于他的
胡令能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手艺高超,人们都称他为“胡钉铰”。胡令能勤奋好学,读书不辍,修补之余经常作诗联句。
他的诗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生活情趣。传说胡令能曾经做过一梦,梦中一位白发老者手持利刃,剖开其腹,将一卷书放在他腹中,梦醒之后,胡令能便能口吐珠玑,吟诗作对了。且不论传说真假,单看胡令能仅存的四首诗,都写得精妙超凡、生动传神,确有仙家之气。
陶渊明至少还做过彭泽县令,而胡令能终其一生都未曾出仕。韩少府早闻胡令能的才名,特意来访。现存七绝皆写的十分生动传神,精妙超凡。
答案: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