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上庐山,看中国云雾之都!)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31 10:03:57    

“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山水之间,古今交汇,匡庐天下秀。


庐山——文人墨客笔下的神往,也是气候资源探秘的天然理想场所……


今夏,首届“中国·云雾”学术研讨会选定在江西省庐山市,众多国内气象知名学者将齐聚一堂,共同聚焦云雾形成机理及观测技术等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庐山这一云雾之都,受到广泛关注。

游·庐山云雾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被誉为“人文圣山”的庐山,也是一座气象景观名山。东偎鄱阳湖,北临长江,丰沛的水汽让庐山一年中将近有两百天云雾缭绕,也被称作“云雾窟”。

山云瀑 摄影:卫岌


庐山位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平均相对湿度能达到78%,4月至9月甚至能超过81%,气流在这里和山地默契配合,生成的水汽凝结不易扩散便成了云、雾。根据气象观测记录,庐山一年雾日最多达223天,最少的也有158天。每年5月至9月,是庐山云海云瀑出现的集中期,雨后转晴是一天中的最佳观赏时间。云雾缭绕,处在云中的游客看到的是雾,云外的游客看到的是成片的云海,低处看是雾,高处看是云,变化莫测。

一山承古今,庐山已成为中国最早入选“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名山,获批“中国天然氧吧”,入选全国首批天气气候景观观赏地。

庐山云雾 摄影:卫岌

厚植生态底蕴,做足气候文章,江西省气象部门充分发掘特色气候资源,加强气象景观与气象要素相关性研究,开展庐山日出、云雾等特色景观的监测预报服务,并依托环庐山旅游经济圈、环庐山西海旅游经济圈建设,大力发展环庐山山岳型景区和环庐山西海湖区旅游气象保障服务,有效赋能全域文旅康养发展。
“云海”“云瀑”等云雾自然景观一直是庐山文旅经济中的“网红”打卡项目。江西气象部门正在探索如何将云雾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让“网红”变“长红”——如通过推出云雾观赏游、云雾摄影游等旅游线路,打造特色鲜明的云雾旅游气象服务品牌。
探·庐山云雾
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不仅诉说着庐山典型性、稀有性的气象景观观赏价值,也体现了它极高的科研价值。这里是开展云雾物理观测科学试验研究和人工消云雾试验研究的天然理想场所,也是探寻自然奥秘科学的栖息地。
庐山云雾综合试验基地观测场 摄影:邓斌

云雾是大气中的一种重要气象现象,也是气象学家关注的重点,早在20世纪50年代,庐山便建立了云雾观测试验基地,开展人工增雨试验。科研人员还在庐山探索消雾技术,相关成果已在国内很多机场、港口应用。可以说,庐山是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培养科技工作者的摇篮。
山云雾 摄影:卫岌

资料显示,1960年至1980年,“庐山云雾试验站”进行了20余年的云雾试验与观测,开创了我国高山云雾物理观测与试验研究的先河,积累了大量的云、雨、冰晶、雨滴谱等第一手观测资料。同时,也培养和造就了我国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工影响天气科技人才,包括老一代云雾物理专家郭恩铭、胡志晋、游来光、许焕斌等。
如今,从观天识云到化云为雨,为进一步发挥庐山云雾观测试验对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2021年,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江西省气象局和中国华云气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庐山建设国家级庐山云雾综合试验基地。该基地集云降水物理研究、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和技术研发为一体,是国内一流的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和开放式试验平台。
庐山观云亭 摄影:陈涵彬

庐山云雾物理综合试验基地,充分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云雾条件和山上、山下联合观测的优势,为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庐山云雾观测数据集建成,为云雾物理、东亚季风影响等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江西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负责人说。
品·庐山云雾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垆敲火试新茶。

庐山云雾茶 图:新华网
庐山云雾茶,已有1400年的栽种历史。“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这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给庐山云雾茶的赞誉。

1959年7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为庐山云雾茶专门题词

“水甜幽泉霜雪魂,茶香高山云雾质。”千百年来,在这种氛围中熏制的“庐山云雾茶”,素有“色香幽细比兰花”之喻,形成了“条索粗壮、青翠多毫、汤色明亮、叶嫩匀齐、香凛持久、醇厚味甘”的“六绝”特色。
高品质有底气,好茶 ,气候会说话 ——
庐山云雾 摄影:卫岌
这里多水汽。庐山在水一方,平地拔起,峡谷深幽,江湖水汽蒸腾而成云雾,常见云海茫茫,高升温迟缓,候期迟,茶树萌发须在谷雨后,而这也正值雾日最多之时,造就云雾茶独特品质。尤其是五老峰与汉阳峰之间,终日云雾不散,所产之茶为最佳。
德国游客在采摘云雾茶 摄影:李敏

这里常温和。高山茶园气候温和,一年四季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较高,能制造较多的有机物,夜晚温度较低,降低了有机物质的消耗,有利于茶叶中有机物的积累,提高氨基酸、咖啡碱、芳香油等有效成分的含量,因而茶叶嫩度高、品质好。
一口好茶,得以留香。近年来,江西气象部门实现茶叶等特色农产品从田间到舌尖的安全感,提供气象数字化种植管理,“茶叶+气象”服务机制,精心守护着片片绿叶从茶园到茶杯的“旅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