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飞将指的是什么意思(龙城飞将指的是飞将军李广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2 08:05:56    

唐代诗人王昌龄写有一首著名的诗,叫《出塞》,全诗内容如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

这首诗有一个到今天还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议的焦点在于“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到底是谁?”

有人说是指李广,是因为李广有个绰号是“飞将军”,也有人说,李广的家乡陇西成纪可能叫“龙城”,因此,“龙城飞将”是李广。

有人说是指卫青,因为他出道时,对匈奴打的第一仗,就是成功偷袭了匈奴的祭天重地“龙城”,并获得了胜利,因此,“龙城飞将”是卫青。

那到底是谁呢,我们现在来逐一分析:

一、根据王昌龄的想法推测

分析诗词的寓意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在“但使龙城飞将在”的后面,还有一句“不教胡马度阴山”。要想“不教胡马度阴山”,肯定是打出去把胡人部落降服或是干掉,才是最有效的的方式。所以,或许王昌龄心中所想“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前提是,“龙城飞将”主动出击,击败或降服了“胡马”。

这其实从这首诗的名字就能判断出来,它的名字叫《出塞》,什么是“出”?就是打出去。既然主题是《出塞》,并导致“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结果,就可以结合李广和卫青的出塞经历来分析了。

二、李广善守不善攻,不能《出塞》

来谈谈李广,他号称“飞将军”,曾长期在长城沿线的各个郡县镇守。

当时汉朝在长城外的大敌是匈奴,李广镇守的郡县,匈奴很难打过去,如《汉书·李广传》中记载李广守右北平郡时:广在郡,匈奴号曰“汉飞将军”,避之,数岁不入界。(这段记载是“龙城飞将”被认定是李广的主要证据之一)

但李广不管是在右北平郡,或是其余郡县,他的任务都是防守,还是被动防守,而不是进攻,或者以攻代守。既然是被动防守,等着匈奴来攻,那就不是“不教胡马度阴山”,反而是匈奴经常的来“度阴山”,无非是李广把守的关过不过得去的问题。何况,李广镇守的郡县,也无法顾及到整个阴山山脉辐射的长城沿线,从他那过不去,匈奴还能从其余地方过。

李广对匈奴的战略进攻也是有的,根据史书记载,一共有四次。

第一次就在卫青偷袭龙城的那一战中,李广也是有率领军队从别的方向进攻匈奴。但李广出战的结局是,他被匈奴击败并俘虏,当然,找机会逃出来了。《汉书·李广传》中记载: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广军,生得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抱儿鞭马南驰数十里,得其余军。匈奴骑数百追之,广行取儿弓射杀追骑,以故得脱。

第二次是李广跟随卫青出征,但他毫无战功,《汉书·李广传》中记载:元朔六年,广复为将军,从大将军出定襄。诸将多中首虏率为侯者,而广军无功。

第三次是李广跟张骞一起出兵,两人分道出击。李广部遇上了匈奴军队,并被包围苦战,期间,李广个人的神勇帮助了汉军没能被匈奴彻底击溃。后张骞部赶到,匈奴撤军,但李广所带的部队已经被匈奴打得几乎全军覆没。《汉书·李广传》中记载:后三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博望侯张骞将万骑与广俱,异道。行数百里,匈奴左贤王将四万骑围广……而博望侯军亦军,匈奴乃解去。汉军邑,弗能追。是时,广军几没,罢归。

第四次,也是李广最后一次从军出战,是在“漠北之战”时,李广因迷路,其部没能赶到卫青跟匈奴王交战的战场,相当于白跑一趟。《汉书·李广传》中记载:是岁,元狩四年也。广既从大将军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军亡导,或失道……在这次的出兵过程中,李广因行军路线的选择,跟卫青有过争执。战后,李广因没能按时赶到战场,按照军法要承担责任,卫青也要将实际情况上报给汉武帝,李广不愿意受辱,所以自杀了。

所以说,李广在各郡打防御战时,匈奴基本打不赢他,但他只要一出去打进攻战,也没有一次能获胜。也就是说,李广是无法《出塞》的,出去就有败无胜,无法阻止“胡马”继续“度阴山”。

李广

三、“龙城飞将”为什么是卫青?

汉朝的首次大军主动出塞,正式开始对匈奴进行战略进攻,是始于汉武帝执政时期,也就是从卫青偷袭龙城那一战开始的。

当时,汉武帝分兵四路(全部是骑兵),只有卫青一路获胜,而卫青攻击的地方,就叫龙城,是匈奴人的祭天圣地。龙城位于草原深处,匈奴人没有想到汉军会攻击这里,所以,没有在这个地方布防。卫青是长途奔袭,绕过匈奴准备跟汉军交战的主力部队,突然杀到龙城,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

我认为,王昌龄诗中的“龙城飞将”的“飞”字,是指卫青偷袭龙城时的突然,可以理解为“从天而降”或类似的意思。深入草原数百里,突然的,以匈奴人没料到的路线打到匈奴军队的背后,不就相当于是飞过去的嘛。因此,“龙城飞将”就是指“飞”到匈奴腹地龙城的卫青。而且,是从卫青偷袭龙城成功后,汉武帝才坚定了继续主动向匈奴发起进攻的心思,继续以举国之力,供应汉军“出塞”。

此后,在卫青、霍去病的率领下,汉军多次出塞,多次大败匈奴,将他们从漠南赶到漠北,逐渐远离阴山,成了匈奴的噩梦,从此不能再“度阴山”。

卫青

综上所述,王昌龄诗中的“不教胡马度阴山”,结合诗的名称及前置条件,再结合史书中记载的李广“出塞”后的战绩,我认为,“龙城飞将”不是李广。诗名叫《出塞》,已经指明了作者的心思和想法。而符合这个想法的“龙城飞将”,在卫青和李广之间,只有卫青更加符合。是卫青和霍去病不断率汉军出塞,不断战胜匈奴,逼迫他们整体搬迁到漠北,远离阴山,才能有“不教胡马度阴山”。李广当时只是卫青麾下的一员战将,还总是“出塞”受挫,哪能指望他去阻止“胡马度阴山”?

但是李广仍然不失为一代名将。李广的忠勇,只适合为将而不可为帅,他适合当先锋破敌阵,但是还不足以震慑匈奴不敢南下牧马。真正把匈奴驱赶出漠南的,是卫青霍去病:“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汉度河自朔方以西至令居。”

不管怎么说,卫青霍去病李广都是大汉名将:卫青、霍去病扫平边患开疆拓土,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不是任何人所能诋毁得了的。而李广一生为国戍边,百战沙场而未能建功封侯,同样值得尊重--所有为国征战的将士都值得尊重,我们不能仅以成败论英雄……他们抗击匈奴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汉武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