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孤独症患儿妈妈的坚守之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21:00
原标题:一位孤独症患儿妈妈的坚守之路
人民政协报记者 舒迪
“你家孩子挺典型,还蛮严重的。”10年前,安徽合肥的胡晓花从医生的诊断结果中,第一次听到“孤独症”。那一年她34岁,儿子谦谦4岁。
从儿子确诊那一刻起,胡晓花便开始每天搜寻有关孤独症的资料并参加相关培训,还为谦谦挑选了一家康复干预机构,但收效甚微。
到了孩子要入园的年纪,可谦谦的特殊情况,经常让幼儿园老师们束手无策。
随即胡晓花决定辞职,并坚持前往外地的孤独症康复机构学习,回来后再为老师进行相关科普培训。
“幼儿园毕业后,我面临更大的难题。”胡晓花无奈地说,当时全纳教育尚未在中部地区普及,她联系了多所公立小学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多方求助,才被一所私立小学录取。
上小学时,谦谦已经7岁,却无法正常语言交流。很多时候,他会躺在地上撕书本,沿着桌椅之间的空隙爬行,有时直愣愣地盯着桌腿,许久不动。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班主任都耐心地和其他同学解释:“谦谦情况特殊,大家多理解一下。”然而,仍然有两个孩子因此转学,这是班主任很久之后才告诉胡晓花的。
胡晓花知道,谦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她想做更多的事情。
2016年,胡晓花再次前往广州,参加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组织的海洋天堂培训项目。回合肥后,注册了春雨心智障碍者家长支援中心,为孤独症家长提供咨询服务。
作为主要负责人,胡晓花除去帮家长减压,如何争取让孩子正常融入社会,是她心中难以割舍的念头。在“春雨”开展的任何一场活动,都始终践行一个准则:每位孩子,必须配备一个志愿者。为此,胡晓花曾多次前往合肥地区的高校,向那些愿意提供爱心的学生们寻求帮助。
从组建足球队、篮球队,再到开展绘画班,数年时间,事事巨细。胡晓花坚信孩子更需要与普通人相处:“我们的孩子不是只能去康复机构,他们要去足球场上踢足球,篮球馆里打篮球。”
这些年来,“春雨”先后帮助过900多个家庭。但胡晓花并没有感到轻松:“很多孩子都已经20岁左右,面临着最紧迫的就业问题,我曾经尝试过联合企业、寻找工厂,都没有成功……”
胡晓花对此感到非常无奈。这,也是她未来要致力推动解决的问题。
来源: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