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盘水体育教育再结硕果丨凉都少年站上雪山领奖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1:58:00
阳光透过教室的玻璃窗洒在课桌上,六盘水市第十中学高三学生李官跃摩挲着胸前的完赛奖牌,目光掠过窗外云雾缭绕的梅花山:“感谢母校多年培养,让我这个山里的孩子站上了雪山领奖台。”
3月30日,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举办2025岗什卡滑雪登山邀请赛垂直竞速赛,今年即将参加高考的李官跃将滑雪板深深插进积雪。随着发令枪响,这位来自贵州六盘水的少年如离弦之箭冲出起跑线,在海拔4350米的雪坡上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18分51秒后,计时器定格在男子专业组第三名的位置。

在这场汇集8省区120余名高手的滑雪登山邀请赛中,垂直竞速赛堪称“雪山马拉松”。参赛者需背负滑雪装备,在1.8公里赛程内完成200米海拔爬升,既要对抗高原缺氧,又要精准控制滑雪板与冰爪的切换节奏。“最后几百米感觉肺要炸了,但想到‘十中精神’,硬是咬着牙冲了上去。”李官跃说。
这个出生在六盘水钟山区大湾镇的孩子,成长轨迹充满传奇色彩。初中时他在煤渣跑道上练中长跑,每天放学后都在山路上奔跑。2022年,六盘水市第十中学教练组发现其山地运动的特殊天赋,当学校滑雪队向他抛出橄榄枝时,这个从未见过专业滑雪场的山里娃,在玉舍滑雪场完成了人生第一次滑降。

“训练第一天摔了几十个跟头,护膝都磨破了。”李官跃摸着左臂的伤疤回忆道。为攻克滑雪登山技术难点,他每天凌晨五点准时出现在训练场,课后雷打不动进行两小时核心力量训练,睡前还要反复观摩三遍世界冠军的滑雪视频。这种近乎严苛的自律,让他在八个月内完成了从田径选手到滑雪健将的蜕变。在比赛获奖后,连国家队的教练都惊叹他“八个月练出了三年的厚度”。
李官跃的突破并非偶然。在他身后,站着被誉为“高原体育摇篮”的六盘水市第十中学。这所创建于2008年的学校,背靠北纬26°的凉都六盘水,依托1800米平均海拔和冬季零下3℃的独特气候,正在打造南方冰雪运动新高地。学校将地理劣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构建起“体教融合”特色培养体系,既培育出为贵州夺得首枚冰壶世界金牌的健儿,也走出了11名国家健将级运动员。

走进十中校园,该校以竞技体育为特色带动校园体育发展。每天下午文化课后,操场和场馆活跃着篮球、足球等训练场景。六盘水市第十中学党委书记佘大刚介绍,学校采用“双轨课表”模式:上午文化课分层教学,下午专项训练对标国家运动员标准。“我们要培养的是能文能武的全面人才,每年都有体育特长生考入985高校。”佘大刚指着荣誉榜上西安交通大学录取通知书复印件说道。
这种培养理念在六盘水市第十中学结出累累硕果。建校以来,学校坚持五育并举育人理念,与市体育局、市体职校合作深化体教融合,通过“集中选才、集中教学、集中训练、集中管理”四大科学系统的指导,为学生专业训练提供坚实保障。近年来,该校涌现出了5名世界冠军、1名世界季军、1名亚洲季军、7名全国冠军,先后培养了11名运动健将、46名一级运动员、162名二级运动员。

这一成果得益于其独创的“分层走班+分组合作+分类指导”教学模式,以及配备的体能训练中心、攀岩场、在建游泳馆等专业场地保障。2023年,该校获评“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集体”,成为贵州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学校。
获奖归来后,还有三个月就要高考的李官跃,正在文化课与训练间寻找平衡点。“教练说我的最大优势是‘山地基因’,但我想证明凉都孩子既能征服雪山,也能攀登知识高峰。”他的书桌上,冬奥冠军徐梦桃的传记与《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练习册并排而立,似乎象征着新一代体育生的双重追求。

随着六盘水“南国冰雪城”建设的推进,“我们将遵循‘理论引领、专家指导、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思路,深化体教融合工作,充分发挥优势,通过创新思维和勇敢实践,推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迈上新台阶。”佘大刚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编辑 尚宇杰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