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得哥尔摩是什么意思(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2 10:45:50

1973年8月27日,四名人质中的三人以及银行劫匪奥洛夫森站在右边,出现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一家银行里。
这是当今的一个常用术语,用来描述绑架或人质事件的受害者有时与绑架者建立的联系:“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它的名字是在 50 年前的这个星期,一次失败的银行抢劫案中得名。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最初被称为“诺马尔姆斯托格综合症”,以发生银行抢劫案的广场命名——此后被用于世界各地的劫持人质事件。
什么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它是指在劫持人质和绑架情况下人质与绑架者之间建立的联系。在某些情况下,人质可能会对绑架者及其事业产生同情,甚至反对警察。专家将其描述为一些人质用来忍受被俘虏和虐待的心理应对机制,而不是对某种疾病的诊断。
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这个术语可以追溯到瑞典犯罪学家和精神病学家尼尔斯·贝杰罗特 (Nils Bejerot),他在 1973 年 8 与瑞典首都银行抢劫案的对峙中为警方提供了建议。在对峙期间,一些人质似乎站在劫持者一边。警察、贝杰罗特将这种现象称为“诺马尔姆斯托格综合症”。在国际上,它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Bejerot 的女儿 Susanne 说,她的父亲于 1988 年去世,她从未想过这个词会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他不明白这会成为一件大事”。
银行抢劫案期间发生了什么?
1973 年 8 月 23 日,32 岁的小偷奥尔森在监狱休假期间试图抢劫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一家银行。警方迅速反应,双方陷入对峙。
奥尔森手持冲锋枪,劫持了四名银行员工作为人质,并索要 300 万克朗、一件防弹背心和一辆逃亡汽车。他还要求将他的前狱友克拉克·奥洛夫森从监狱释放并带到银行。当局同意了。
当警方试图说服奥尔森和奥洛夫森投降时,这出戏在瑞典的电视直播中上演。甚至总理奥洛夫·帕尔梅也参与了谈判。
有一次,人质克里斯汀·恩马克在电话中告诉帕尔梅,她害怕警察,而不是两名罪犯。她呼吁当局满足他们的要求。恩马克后来说,她与奥洛夫森建立了联系,她认为奥洛夫森是她安全的保证。
两名警察在对峙中受枪伤,僵局于 8 月 28 日结束,当时警察使用催泪瓦斯冲进银行,逮捕了奥尔森和奥洛夫森,并释放了人质。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还有哪些其他例子?
其中最著名的案件发生在次年,即 1974 年,一位富有的报业巨头 19 岁的孙女帕蒂·赫斯特 (Patty Hearst) 在美国被一个不知名的武装革命组织共生解放军 (Symbionese Liberation Army) 绑架。
两个月后,在赫斯特宣布效忠苏丹解放军、谴责家人并在苏丹解放军旗帜前拿着武器拍照后,人们开始质疑赫斯特与绑架者的关系,以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概念。她于1975年被捕并被判处七年徒刑。1979 年,吉米·卡特总统为她减刑。后来,比尔·克林顿总统赦免了她。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也适用于家庭暴力或儿童性虐待的受害者,他们与施虐者建立了联系。
真实还是神话?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或《国际疾病和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未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列为诊断。一些专家质疑这到底是一种心理状况还是只是一种生存策略——一些人在面临极端危险时做出的理性选择。
在美国,一些执法专家表示,这种现象很少见,而且被媒体过度宣传。但它仍然经常出现在流行文化中,包括书籍、电影和音乐,并且已经进入英语词典,作为一个非正式术语,指那些与虐待自己的人建立意想不到的联系的人。
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启发了许多电影,例如 2013 年由凯特·温斯莱特、乔什·布洛林和加特林·格里菲斯主演的惊悚片《劳动节》以及 2018 年的电影《斯德哥尔摩》”与伊桑·霍克和劳米·拉佩斯。后者讲述了 1973 年失败的银行抢劫案。它也是 One Direction、Muse 和 Blink-182 等乐队的歌曲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