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川籍书法家刘正成持续35年编“争气书” 《中国书法全集》 推出第80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8:42:00    

刘凌霄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浙江绍兴报道

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万物勃发。4月10日下午,“《中国书法全集》新书发布会暨浙江区域书法史研讨会”在江南名城、鲁迅故里浙江绍兴举行。本次活动由荣宝斋出版社、《中国书法全集》编辑部主办,绍兴市书法家协会、绍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兰亭书法博物馆承办。来自书法界、非遗保护领域、出版界等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本次活动。在学术研讨环节,大家交流的话题涉及学术研究、出版推广、青少年教育、展览展陈、浙江区域文化建设、书法藏品运营等多个领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连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团队意志力、学术专业度以及编撰生命力四个方面对《中国书法全集》给予高度评价。

发布会现场

写“中国人写的书法史 ”

自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就动念

川籍书法家刘正成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由荣宝斋出版社自1991年10月开始正式推出,目前已出版到第84卷,距离“破百”还剩的16卷内容,计划今年内收集完毕。这套“百卷丛书”收录书法作品上迄商周,下迄当代。全书立卷分为断代卷与书家卷,两卷又按时代归入十编之中,另有篆刻、论着、附录、补遗四编。历时三十余年,《中国书法全集》凝聚了海内外数百位专家学者的智慧,从商周甲骨文、秦汉简牍,到晋唐法帖、明清卷札,《中国书法全集》以百卷之量,串联起中国书法的千年脉络。其内容之广博、体例之严谨、考释之精审,于中国书法史有着重要意义。

刘正成

身为《中国书法全集》主编,刘正成这样介绍编撰这套全集的初衷,“上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我在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查阅资料的时候,看到日本人编的《书道全集》,一共30卷,其中中国书法有15卷。我想:为什么汉字书法史是日本人写的呢?中国人应该来写书法史。”于是,在学习《书道全集》实证主义方法论确定作品观念的基础上,刘正成进一步深化改进,让《中国书法全集》继承了我国司马迁《史记》传、志、表的传统体例结构,并运用现代学术规范来研究中国书法史,在当代艺术史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规模以及研究深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95年,《中国书法全集》出版30卷后,在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组织召开学者的座谈会上,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曾说“这是非常适合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书籍。”时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的李学勤先生更是评价《中国书法全集》是一本“争气书”。刘正成还回忆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日本见到《书道全集》总编中田勇次郎时,中田勇次郎向他表示看过《中国书法全集》,并给予高度的认可与评价。

使用AI配音

让《中国书法全集》进入年轻人世界

刘正成说“很多欧洲人过去一度认为汉字是日本的。《中国书法全集》要让西方人重新认识汉字书法。”季羡林先生曾呼吁《中国书法全集》推出“国际版”,而这一愿景也在逐步实现。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程大利在活动致辞中说,“近年来,《中国书法全集》通过版权输出、国际展览等形式,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

耐人寻味的是,在新书发布会现场,播放的一段视频中,“AI刘正成”向大家介绍新书内容,形式新颖活泼。刘正成说,他自己先写好文案,用AI软件录制了自己的声音,让软件来完成配音。年近八旬的刘正成坦言,“我们的学问是充满活力,富有青春气息的,而不是老气横秋的。我们要用年轻人熟悉的方式来推广《中国书法全集》。”问到AI会不会取代书法时,刘成正认为:“AI目前还无法拥有‘我’的概念,无法做出带有人类情感和同理心的艺术作品。我们人类应该拥有人类的文化自信,要学习更好驾驭AI,善用AI。”

“尽可能做到最大程度的精准,为历史负责”

本次在绍兴正式对外发布的《中国书法全集》新卷为《中国书法全集80 近现代编 徐生翁张宗祥陆维钊沙孟海卷》。徐生翁、张宗祥、陆维钊、沙孟海是近代书法史上的四座丰碑,也是浙江地区近现代书法艺术的代表人物。该卷的编撰不仅对研究中国近代书法史有着重要意义,更对江浙区域书法的传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

《中国书法全集80 近现代编 徐生翁张宗祥陆维钊沙孟海卷》

在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刘正成坦言编撰有相当的难度:“从开始启动到现在有30年了,这本书很多人想做,而难以做到最准确和最好,觉得有难度。”难度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对名家的选择,尤其是近现代史,对于名家的判断尤为重要;二是作品所呈现的价值观,必须要展现出名家的创作历程,做出有学术的内容;三是严谨的作品考释,比如谁在什么时间、地点,写给了谁,文字内容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要搞清楚说明白。“一卷书出版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要尽可能做到最大程度的精准,为历史负责。”

《中国书法全集80 近现代编 徐生翁张宗祥陆维钊沙孟海卷》的主编是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金琤。本次发布会上,她分享编撰心路历程时提到一个小细节。在她为陆维钊先生写评传文章时,以为有了章祖安先生的《陆维钊书法论》,自己只需选一个研究角度撰写即可,可交出去的评传在主编刘正成那里却没有过关。刘主编认为,任何离开具体作品及其具体的时间空间关系的学术分析与学术结论,对艺术的鉴赏审美和其他认知,都只是知识的碎片,无益于艺术创作。金琤坦言,刘主编如此犀利的反馈对她犹如当头棒喝,她重新从年谱中获取新资料进行全面整理,最终形成了书中这篇评传。她说:“辛苦之中获得的学术成长也让我升腾起发自内心的喜悦。”

(照片均由刘凌霄拍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