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建宁:竹笋莲藕采挖忙 “绿色增收”正当时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7:15:00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连日来,建宁县的田间地头,村民们正抢抓农时,挖掘着属于春天的财富,竹笋和莲藕两大特色农产品成为当地村民致富的新路径。

竹林孕育“春日金矿”

时下,正值竹笋收获的季节,在黄埠乡山下村的竹林里,一根根厚实肥嫩的竹笋破土而出,长势喜人。郁郁葱葱的竹林下,村民们正忙着采挖新鲜竹笋。

4月2日天刚微亮,黄埠乡山下村竹林深处传来锄头与泥土碰撞的闷响,村民黄堂庆弓着腰,正将锄尖扎进一处微隆的土包。“看这裂缝,底下准有货。”黄堂庆三两下刨开湿泥,徒手掰出一颗裹着棕衣的笋。“这叫作黄泥笋,味道比正常的春笋香甜,雨后的笋个头大、肉质嫩,产量也比较高,像这种大约有3公斤重的笋,一天可以挖出好多。”黄堂庆说。

黄堂庆展示刚挖出来的笋

黄埠乡地处建宁县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16.9℃,年均降水量2176.9毫米,区域内山峦起伏,为竹子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野竹林不施肥不打药,全凭老天赏饭吃。我们一天可以挖280斤的笋,挖好的笋拿去给收购商收购,销售旺季每公斤笋可以卖到1.4元。不仅如此,我们还会将挖来的笋焯水、压制、晾晒,制作成笋干。笋干可是好东西,不仅本地需求很多,还有很多外地收购商来收购,旺季就可以卖到每公斤80元左右。”村民张阿姨介绍。随后,她利落地剥去外层笋壳,露出白玉般的笋肉。“现挖的笋要用洗米水泡一会儿,焯水后现炒现吃,吃不完放冰箱,放半年都不柴。”

为保障村民的稳定收入,帮助解决销售难题,当地乡政府还积极联系收购商,组织开展春笋收购工作,在各个片区设立收购点。

近年来,建宁县积极探索农产品的深度加工和品牌化发展路径,持续加强对各地毛竹山的管理,通过建设山地轨道运输车和创建蓄水池滴灌系统等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笋产业的附加值,促进竹农的收入增加和乡村的振兴。

建宁县竹林面积37万亩,春笋采挖量颇为可观,春笋旺盛生长的时节,每日都有大量新鲜竹笋从山间运往各个收购点。笋干作为更具附加值的产品,市场需求稳定,农户们通过传统工艺加工的笋干,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畅销周边地区,进一步拓宽了增收渠道。

泥中“掘金”采挖忙

4月8日,建宁县濉溪镇大源村的莲田中,人头攒动。藕农们正忙着挖藕种,为供应春耕种植做准备。挖出的莲藕被整齐地码放在田边,随后运往附近的收购点进行统一销售。

村民在莲田中挖莲藕

“现在正是挖藕采收的季节,挖藕一般持续到每年清明节前后。我家共种了5亩莲田,现在大概一天可以挖100—200根莲藕。”种植户王春花说。

挖藕已成为大源村农户们春季增收的一项重要途径。每根藕收购价1.3元,一亩莲田大概可以产出1500根藕,像王春花家一样有莲田的农户,仅挖藕这一项,就能带来一笔可观的收入。

“我们村种植莲子约600亩,莲子采摘完成后会留下藕种,用于来年的新年种植和外卖,每亩可产生额外收益2000元。”大源村书记林晓文说。

建宁县拥有广袤的莲田,每到春季挖藕季,各乡镇莲农纷纷忙碌起来。他们熟练地在泥中探寻藕种,一篓篓鲜嫩的莲藕从泥中被带出。全县莲田挖藕的总体规模宏大,无数像王春花这样的农户凭借勤劳的双手,将一根根莲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成为春季增收的一大支柱。

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挖藕对于新一年莲田的种植有着诸多好处。其过程实际上是对莲田的一次深度松土,有助于改善土壤的透气性,让土壤更加肥沃,为接下来莲子的种植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挖藕结束后,农户们可以开始种植莲子。莲田种植户们通过春季挖藕再种莲的模式,逐渐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