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现代化高端产业集群在中国自贸试验区迅速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01:13:00    

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机库内进行维修作业。新华社记者赵子硕摄

新华社天津4月23日电(记者李鲲、宋瑞、杨文)走进位于天津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的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大屏幕上,一支上扬的曲线图引起了记者注意。

其境外业务收入从2019年的200万美元到2025年预计的1550万美元,海特飞机保税维修业务产值逐年增长,并成为有全球竞争力的飞机维修企业。

公司总经理赵小东坦言,“五年前,我们还是一家聚焦国内业务的公司,境外业务占总体收入只有10%。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政策引导下,境外业务很快发展壮大,在全部业务中占比超六成。”

短短五年,天津海特已保税维修交付了国内外50多家客户的700余架次飞机。在天津自贸试验区,50多项保税维修政策的创新体系打开了产业集群迅猛发展的“阀门”。古德里奇、庞巴迪等10多家企业也获批开展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保税维修产品从飞机拓展到工程机械、海工装备和安检设备等多个品类。

这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助力现代化高端产业集群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以重型装备、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在福建,自贸试验区推动保税维修、物联网、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集成创新,特别是飞机等高附加值产品保税维修数量和货值居全国首位;在天津,自贸试验区积极打造以飞机、船舶、海工设备租赁为特色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商业保理企业资产总额达3000亿元……

“3个自贸试验区因地制宜推进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集群。”商务部自贸区港司司长孟华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曾经,海特公司只能以“修理物品”的方式开展国际业务,且需要租赁外部保税仓库,每架飞机客改货时都需要先缴纳约1000万元的保证金,大约9个月后完成业务才能退还。

2019年,天津自贸试验区大胆创新、先行先试,出台《关于在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保税维修和再制造业务的实施办法》,让只能在综保区内开展的保税维修扩展到自贸试验区内发展壮大。

2019年12月,天津海特正式获批开展保税维修业务资质。在海关电子账册管理下,公司无需再提交保证金,境外飞机在国内降落后可直接飞来天津海特开展保税维修,保税料件在公司自有仓库保税区域就能管理和存放,每月可再节省租金等费用约50万元。

“公司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新机库,机位从6个增加到9个,产能还将提升约50%。”赵小东信心满满地说。

通过深化改革开放驱动产业创新发展,中国自贸试验区形成了以集成式创新赋能产业链发展的鲜明特点。广东自贸试验区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优势,探索并推广了国际船舶、法律服务、跨境金融等领域的一系列创新成果;天津自贸试验区围绕融资租赁产业,率先建立融资租赁绿色评价机制,经认定的绿色租赁业务规模超过240亿元;福建自贸试验区率先实施1210跨境电商出口模式、出口拼箱货物“先查验后装运”、“安全智能锁远程智能施封”等监管模式……

“我们将制度创新与产业优势紧密结合,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推动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培育了产业升级的新动能。”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梁益铭说。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建设先进产业集群,促进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协同联动。

面向未来,孟华婷表示,中国将加快总结提炼并复制推广自贸试验区新一批制度创新成果;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自贸试验区加强协同联动,全力以赴把自贸试验区打造成为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改革开放新高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