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来到村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9:45:00
东南网4月8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林剑波 实习生 王彩伶 通讯员 黄朝霞 翁益平)春意盎然,草长莺飞。近日,记者来到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沿着洞九线旅游公路进入象峰村,只见村里的游客中心已经焕然一新,建成一个集接待、餐饮、直播于一体的综合服务点。象峰“乡村合伙人”张伟靖告诉记者:“在这里,旅客可以边喝茶边欣赏风景,品尝农家菜或私房菜,也可以预约自助烹饪。”
象峰是个山区村,自然禀赋优越,拥有原生态的山谷、溪流、瀑布等乡村旅游资源,还孕育了远近闻名的枇杷、龙眼等名优农产品。一直以来,由于人才匮乏、经验不足、资金短缺,象峰村的优质资源无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今年初,西天尾镇启动“乡村合伙人”计划,创新合作模式,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径。“主要是通过整合乡村资产,采用清单化的方式,招引整村运营型、项目投资型、产业生态型、创新创业型合伙人。”西天尾镇党委书记陈君说。
张伟靖长期从事广告策划工作,合作伙伴不乏知名企业,拥有丰富的形象包装、品牌推广和资源运作经验。同时,他还涉足食品贸易和餐饮业,积累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和市场渠道。张伟靖曾前往象峰村实地考察,发现游客中心正对着西隐亭瀑布,景致优美,于是决定把游客中心空着的房间盘下来,打造共享茶室和餐厅。
共享茶室和餐厅采用无人化智慧经营。顾客自行扫码付费后,即可进入茶室、厨房、包厢消费。“我们开发了一个小程序,与游客中心的电控系统连在一起,按照预订的时长提供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室内配有茶饮自动售卖机,顾客可以付费取用。”张伟靖表示,起步阶段需要控制成本,后期再寻找商业合作伙伴,共同创新创业,开发诸如国风特色旅拍等多种业态,盘活其他闲置资源。
西天尾镇象峰村党支部副书记邱贵峰说,村里与张伟靖先期合作5年,年租金为3.4万元,第三年开始以3%的比例逐年递增。
记者离开象峰村,驱车驶往洞九线深处,一路上海拔渐高,沿线树林更加茂密。行至西天尾镇下垞村,记者见到另一位“乡村合伙人”谢建伟。他是福建省靠莆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多年来专注于绿色农产品种植和销售,并与福建农林大学、莆田市农科所开展产学合作,已在莆田市涵江区、荔城区承租地块,培育了数百亩瓜果蔬菜示范基地,将产品供给本地商超和福州、泉州等地批发市场。
下垞村位于莆田九华山麓,是西天尾镇面积最大的建制村,也是闽中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地,积淀了不少红色文化资源。村里还有千年古寺苦竹寺,与南少林寺仅2公里之遥,寺内清幽宁静,寺前梯田错落,为发展农文旅项目创造了良好条件。
谢建伟与下垞村的合作方式跟以往不同,不再是简单的租赁关系,而是深度合办经营。双方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由谢建伟以资金入股,前期投入数百万元;村里通过经济合作社以集体资源入股;村民以自家古民居入股。利润分配方面,村里占51%,谢建伟占49%。
虽然项目尚在洽谈,但是谢建伟胸有成竹:“复耕复垦出来的土地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在轮作期还能种植短季节蔬果;古民居可以打造成民宿,解决游客食宿问题;村里有一条古代学子进京赶考的古驿道,可以植入科举文化。”
涵江区白塘镇毗邻西天尾镇,经过多年的乡村建设,涌现出多个“尖子生”,双福村便是其中之一。双福是一个典型的“荔林水乡”古村寨,有着900多年的历史,资源底子深厚,拥有古厝、古荔树和非遗项目,已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成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
“以前,村里自行招商、宣传、推广,由于村干部的相关业务不专,经常会出现业态同质化的问题,对资源的潜力挖掘不够,经济效益不明显,在带动村集体经济增长和村民增收方面,作用比较有限。”双福村党支部书记郭玲玲说,于是,村里聘请知名设计师,以旅游产业运营为规划导向,制定旅游发展整体运行框架,连线连片开发旅游资源,将古迹景观和田园野趣转化为共富惠民的“金娃娃”。
双福村以土地和房屋等资源入股,与福建五一趣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合办福建省双福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前者占股51%、后者占股49%。
“前期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当前项目处于试运营阶段,计划在今年‘五一’节期间全面启动。”双福整村运营项目负责人林凌介绍说,村里以“水上游、陆上观、田里玩”为旅游主题,重点打造“三通一中心”,即水水相通、路路相通、厝厝相通,致力于实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民变股东、资源变资本、村庄变景区、一产变三产。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