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肾上长15厘米巨大肿瘤 重庆医生用“机器人”精准“拆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23:49:00
第1眼TV-华龙网讯(唐雨)“手术前我以为要在床上躺半个月,没想到第二天就能自己走路了!”4月7日,记者了解到,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医护团队近日收到一面来自患者的锦旗,感谢医护团队为他拆除了一个直径达15厘米的肿瘤。
这名患者是62岁的何先生,前不久因持续心悸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发现,何先生患上了左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直径居然达到15厘米。这一巨大肿瘤毗邻大血管且具有高分泌活性,随时可能出现高血压危象、脑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何先生的手术操作耗时仅100分钟,实现了复杂解剖结构下的“零失误操作”。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
何先生说,他辗转多家医院都建议进行开放手术,但开放手术创伤大、恢复慢,“我担心我的身体承受不了。”
后来的检查还发现,何先生的游离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超出正常值10余倍,巨大肿瘤与左肾动静脉、胰腺、脾血管紧密粘连。此外,何先生还伴有高血压等不少基础疾病。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肿瘤科主任刘南表示,何先生的病情对于麻醉要求极高,即便是开放手术也是难度极大。
不过,何先生的情况已经不能再等了。医院泌尿肿瘤科召集内科、影像科、营养科、麻醉科、肝胆肿瘤科、重症监护室等8个科室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经过详细评估并征求患者同意,刘南及团队决定依托“达芬奇机器人”开展微创手术。
刘南介绍,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何先生制定了细致且全面的术前准备方案:心内科首先采用阶梯式α+β受体阻滞剂调控方案,将血压从170/100mmHg降至理想范围,心率稳定在80次/分左右。麻醉科创新 "零应激"麻醉方案,重症医学科模拟演练3种极端血流动力学场景,营养科制定了个性化扩容方案和围手术期营养方案......
准备工作就绪,3月26日,手术正式开始。泌尿肿瘤科副主任鲜鹏细致地操控达芬奇机器人3条机械臂,以毫米级精度游走于肿瘤与肾动静脉、主动脉、脾血管的间隙。这片仅有毫米级的“生命禁区”,分布着10多支直径1-8毫米的滋养血管,每一支血管的损伤都可能引发致命出血。鲜鹏和团队采用“血管骨骼化”技术逐一以生物夹精准夹闭血管,手术操作耗时仅100分钟,最终在完整剥离肿瘤的同时,将术中出血量控制在20毫升,全程血压波动未超过基础值的15%,实现了复杂解剖结构下的“零失误操作”。
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何先生术后康复进程堪称“教科书”。麻醉清醒后4小时开始饮用温水,8小时在医护指导下完成首次下床站立,打破传统大手术需卧床3天的惯例。术后24小时,困扰患者数月的心悸症状彻底消失,第5天便办理了出院手续。“没想到这么大的手术,恢复得这么快!”何先生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