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记者走访福州各大超市:“零添加”各色商品,内涵千差万别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20:54: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林涓

实习生 郑子萱 文/图

近日,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25)正式公布。该标准设置了两年的过渡期,将于 2027年3月16日起正式实施。新标准明确规定,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 “不添加”“零添加” 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

4月2日,记者走访了福州的各大超市,发现不少商品包装上印有 “0 添加”“0 蔗糖” 等字样。然而,每个品牌对于自家商品的 “零添加”“零蔗糖” 定义都不相同,呈现出 “千品千面” 的状况:“零添加”“零蔗糖” 标识的字号大小各异,颜色也多种多样,不仅在各类饮品、食品包装上频繁出现,在调味品领域也屡见不鲜。

“0添加”寓意各不相同

“0添加”是什么都不添加的意思吗?其实,这些“0添加”商品并非消费者以为的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意思。

查看商品背后的配料表能发现,商家对商品的“0添加”有着自己的标准。例如,“千禾0”品牌的一款标注“0添加”的酱油,其“0添加”标注异常醒目,“0”更是占据了商品包装的一大部分,右上角还有着“0蔗糖”“四种原料”的字样。背面标注是“蔗糖含量:未检出(依据GB5009.8第一法);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含量未检出”。

“千禾0”品牌的一款标注“0添加”的酱油

“海天”的小金标生抽也有“0添加”的字样,写着“0添加防腐剂”,实际指的是“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含量未检出”。“金龙鱼”的一款芝麻香油也标注着“0添加”,背后标注指的是“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0%添加抗氧化剂TBHQ,TBHQ含量未检出”。

“金龙鱼”的一款芝麻香油也标注着“0添加”

除了调味品外,“0添加”在乳制饮品上也经常出现。“伊利”的畅轻酸奶正面包装上写着“0添加”,又在侧面补充有“‘0添加’不添加明胶、合成色素、甜味剂”,在背后的配料表上标注的又是“明胶、合成色素、甜味剂0克/100克。合成色素和甜味剂仅指GB 2760已批准在风味发酵乳中使用的产品标准代号:GB 19302”。

在燕麦食品包装上也有“0添加”的身影。“西麦”品牌的黑芝麻桑葚燕麦的包装上写着“天然谷物,‘0添加’”,而在配料表上写的是“白砂糖添加量为0%,食用香精香料添加量0%”。

“0糖”是真的没糖吗?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许多食品包装上有“0糖”“0蔗糖添加”“无蔗糖”等标识,比如饮料、奶粉等食品。

“元气森林”的0糖气泡水,配料表上有“水、赤藓糖醇、浓缩桃汁、二氧化碳、甜菊糖苷、柠檬酸、碳酸氢钠、三氯蔗糖、食用香精”。“雀巢”的一款奶粉上显示着“0蔗糖添加”,背面标注却是“蔗糖含量不大于0.5克/100克。”

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 28050-2011),食品中糖含量≤0.5g/100g或100ml就能标注为“无糖食品”。由此可见,无糖食品不是完全不含糖,只是含量低。究竟是 “0 糖”,还是 “无蔗糖”,消费者很难在第一时间分辨清楚。

“零添加”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李灼坤老师指出,“零添加”更多是一种营销手段。“零添加”仅描述生产过程,不代表终产品不含同类成分。例如,某饮料宣称“不添加防腐剂”,但可能通过高糖、高盐等工艺实现防腐效果,实际健康风险未降低。且消费者易被“天然”“无添加”营销吸引,忽略产品真实属性,如高糖、高脂。而新规则能减少标签干扰,推动消费者基于营养信息的理性选择,并且规范行业宣传乱象。

既然 “0 添加” 并不完全可靠,那么消费者该如何科学、健康地选购预包装食品呢?李灼坤老师建议,可以关注配料表。配料表会按成分含量从高到低排序,尽量选择配料表简单、添加剂种类少的食品。同时,要明白即使没有“零添加”宣传,正规食品中的添加剂在规定使用范围内都是安全的。

查看营养成分表,了解食品中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等含量,以及新增的糖和饱和脂肪(酸)含量,根据自身健康需求选择,比如需要控糖的人群,就应关注糖含量。

留意致敏物质标示,若食品含有常见致敏原,如麸质的谷物、甲壳纲类、鱼类、蛋类、花生、大豆、乳、坚果等,必须明确标注,有食物过敏史的人群要格外留意。

来源:智慧海都客户端

相关文章